苏群谈中国男篮该不该归化一个外援:我从来都支持

09月06日讯篮球媒体人苏群更新个人微信公众号,发表题为《中国男篮该不该归化一个外援》的文章。

首先声明我自己的态度,我从来都支持归化外援。

我的理由有这三个:第一,从1号位到4号位都可以归化,尤其是核心后卫这个点,可以带动场上其他四个点,做到归化一个、带动全队提升;第二,全世界都在归化,中国打高水平篮球的人才少,你不归化,打不过人家,没有人会同情和佩服你;第三,中国篮球长期脱离高水平环境,会陷入进一步衰退的恶性循环。

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和理由,就可以敞开说现实:中国体育完全接受了归化,但中国篮球没有,而且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接受。

大约在2014年,我曾在新浪微博上发起过一个投票:“如果中国男篮归化一名外援,你从内心会认同还是不认同?”认同的接近53%,不认同的超过35%,无所谓的接近12%。当时,“认同”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,必须承认更多的年轻人在使用微博,对抬高这一比例起了一定的作用。如今8年过去了,无论是国际、国内还是篮球圈,舆论环境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。

过去这8年发生了很多事,尤其是北京冬奥会和中国足球队,归化了相当数量的外援,所以说中国体育已经完全接受了归化。

资料显示,北京冬奥会上归化而来的中国选手在冰球项目上最多:

男子冰球队25人,归化球员达到15名,女队23人,归化球员为13名。也就是说,两队总共48名运动员,归化人数达到了28人。这批归化球员的另一个特点是绝大部分拥有华人血统,28人中只有6人无华人血统。

谷爱凌成为归化选手的象征性人物,尽管她在夺金后回了美国,其中性表述在网络上引起一些议论,但谷爱凌的成绩和表现,证明体育总局的归化举措在冬奥会上是成功的。

之所以冰雪项目的归化没有引起大规模抵触,有两大原因:

第一,中国是冬奥会的东道主,而冰雪项目普及比较晚,我们缺乏足够多的优秀选手。中国人向来好客又好面子,作为主人,当然胸怀要开阔些,作为主道主,当然奖牌多多益善。所以,冬奥会期间网络舆论对待归化选手相当宽容,总体是开怀接纳的姿态。

第二,冰雪项目在中国的历史与普及程度,和足球篮球完全没法相比,受众数量更是天差地别。所以,冰雪项目的归化,对受众心理的冲击程度比较低,金牌带来的荣誉感会进一步降低心理落差。

和冰雪相比,足球的普及程度、受关注程度,显然是全国第一,但为什么也没有引起太多抵触呢?最直接的原因,就是足球成绩太差了,它像一个被家人抛弃的孩子,人人都可以骂两句,你爱咋样咋样吧。在职业赛场上,有十几个归化球员,进国家队的有6个,12强赛出场的有4个,其中艾克森、洛国富、费南多和阿兰是纯巴西球员,李可和蒋光太来自英国。

中国队冲击世界杯失利后,舆论对这些归化球员的态度可以表明,当初的爱谁谁只是一次无奈的接受,最终的结论是:你归化这么多外国人都踢不进世界杯,没治了。

足球在使用归化球员后仍未冲进世界杯,为反对中国篮球归化增加了一条理由,但中国男篮排斥归化的根本原因并不在此。篮球有其独特性,不能等同于其他项目。

首先,男篮的成绩并没有糟糕到人见人骂的程度,尽管最近几年一直在衰退中。男篮和足球一样也是自家的孩子,学习成绩都不好,只不过跟足球比起来,没有那么差。因为成绩不好,所以会讨论归化,因为没有那么不好,所以反对归化。你看中国女篮就没有人讨论归化,连提及都没有。

其次,民族自尊心在社交媒体上的显性体现,越来越突出,更多的年轻人表现出自信和自我认同。篮球虽然只是一个运动项目,不是火箭航母,但因为在年轻人中太普及了,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,哪怕成绩不好,也拒绝外来力量的救赎。

第三,出于上述两个原因,而且不只这两个原因,管理者在男篮归化问题上相当谨慎。我看过一段文字,不知道是否准确——

早在2011年,还没有就任篮协主席的姚明就在解说中表明了态度:“归化球员和本土球员的区别就在于责任的承担这一点上,这种行为伤害我国本土球员的发展,是一个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。”

第四,球迷并非完全排斥归化,如果优秀的球员是纯华裔,哪怕只有部分中国血统,接受度也会大大提高,只是国际上除了林书豪之外,这样的优秀球员凤毛麟角,而书豪年龄又大了。甚至可以说,林书豪是孤例。

禁止双重国籍,在法律上增加了归化的难度,但中国足球的例子表明,禁止双重国籍并非根本障碍。中国篮球难以接受归化,是在水平还没那么差的情况下,对非我族类难以完全接纳。

早在2014年,我就发表过一篇文章《中国篮球能“归化”一个老外吗?》,那时候中国篮球也只是经历过兵败马尼拉,还未尝到本土世界杯滑铁卢的苦涩滋味。那时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和现在还不一样,尚能从容讨论归化这样的话题。在文中我专门解释了“归化”这个词的背景——

“归化”是一个移民法上的名词,即允许外国人获得国籍,英文是natrulization,望文生义可以感觉到,“归化”的重要特征是“自然而然地”,本意是“融入”,打心眼儿里愿意归属于这片土地,也就可以接受你入籍了。不知道早年哪位大律师翻译的“归化”,这个词带有强烈的中华天朝的自我优越感——归顺、化而为一。我们有很多老地名,都带有这样的味道,像迪化、绥化,都是要平定边疆、文明蛮夷。

虽然中华文明有过大唐盛世、万邦来朝,甚至外国人也可以朝中做官,但其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对外国人和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。

相比之下,环地中海文明就完全不同,那里不同的族群、宗教反复冲撞,战争让国家版图发生过无数变化,所以他们接纳外族就平常得多,最后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到了现代,版图相对固定下来,但一支国家级的篮球队里突然多了一个甚至多个黑人球员,那不要太平常。

眼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篮球欧洲杯上,几乎每个队都有黑人球员,有的是归化的美国球员,有的原本就出生在那个国家。黑人球员的多少,取决于那个国家的移民政策和经济水平,跟他们看待归化的态度关系不大。比如,法国、德国、西班牙的黑人球员就多。

正统如俄罗斯,当年归化过美国黑人后卫霍尔登,帮助俄罗斯队拿到了欧洲冠军。波兰也是相对正统的欧洲国家,他们队里就有一个美国归化球员A.J.斯洛特,在欧洲杯前3场比赛中,斯洛特平均17分,是波兰队头号得分手。他的三分命中率高达48%,每场要进4个,帮助波兰队赢了捷克和以色列,今晚如能击败荷兰,就可以昂首进入16强淘汰赛。

中国男篮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世界杯上输给波兰,而正是那场比赛第四节的最后1分半钟,斯洛特进了一个超远反击三分,把比分追到只差2分,加时赛波兰队反超的2分,则来自斯洛特的传球助攻。

那场球斯洛特得了22分,但从来没有人谈论他的归化身份。

无论在中国,还是波兰。

相关阅读

回到顶部